为筑牢青年学子爱国主义精神根基,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近期,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故土于都县,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梓山潭头社区与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演出现场,学子们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隧道,完成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让家国情怀在心中生根。
触摸历史记忆,回望长征起点
踏入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巨型主题雕塑“渡河出发”与“依依惜别”以雄浑的艺术张力,凝固了1934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夜晚。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陈列的泛黄家书、磨损的草鞋、锈迹斑斑的枪炮,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无声诉说着“十送红军”的峥嵘岁月。随着讲解员深情讲述于都百姓拆门板搭浮桥、“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的奉献故事,同学们驻足凝视,真切感悟到“革命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深刻真谛,更懂得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见证时代变迁,深植为民初心
研学队伍来到梓山潭头社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白墙黛瓦的民居整齐排列,富硒蔬菜大棚绿意盎然,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走进村民家中,孙观发老人激动地分享:“总书记来过咱们村,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话语间满是幸福与感恩。在社区史馆,“昔日穷山村”与“今日幸福里”的对比展板,将脱贫攻坚前后的巨大变化直观呈现。同学们从这些生动实践中,深刻领会到党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伟大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从医为民的初心使命。
沉浸红色史诗,传承精神火炬
夜幕降临,长征源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当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的大幕缓缓拉开,以红军烈士遗孀段桂秀为原型的故事,在实景舞台与光影特效的交织中震撼上演。模拟炮火划破夜空,演员们涉水渡河的身影在硝烟中穿梭,重现了红军夜渡、百姓送别的震撼场景。同学们屏息凝神,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被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打动。剧中对长征精神的艺术诠释,让大家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红色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传承。参与研学的同学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把长征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夯实医学专业知识,锤炼高尚医德医风,未来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践行医学誓言,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