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部动态

基础医学院:红医魂强基固本,一核三维育新人

作者:发布时间:2025-09-22阅读次数:

近年来,基础医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以红医魂强基固本,积极推动“一核三维”党建育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一个核心”,大力推动红医文化铸魂一是积极提升师生政治理论和职业素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扩大)、党员培训班、专题党课、周五政治理论学习等多种途径开展红医文化主题学习、“1+3+X”主题党日、红医故事大家讲、师德师风培训等活动,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核心问题。二是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学院党委组织学院教师观看《黄大年》《李保国》《一生只为一事来》等纪录片或影视作品,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引导广大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三是强化警示教育。每年都举行全院警示教育大会,以教育部和江西省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引导教职工以案为鉴、以案明德。学院先后获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小家、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学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3位教师入选江西省金牌教授(导师),李启华教授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新时代赣鄱先锋”。


夯实“第一课堂”,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委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求各任课老师充分挖掘各课程专业知识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映射,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红医文化和价值元素,将课程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采用案例教学为核心的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四融入四结合”多元混合式教学方法,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注重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和红医文化传承,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近年来,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成果丰硕。学院于2023年成功入选江西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培育单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成功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系统解剖学》《医学微生物学》获2022年度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注重“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展馆育人作用。为普及生命健康知识,助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学院搭建了赣南医科大学人体生命科学馆这个平台。建立了师生共同组成的志愿者管理组织和专业科普讲解员队伍,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传承红医文化、锤炼为人民服务的情怀。2014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德技杯“医生艺事”人体解剖学绘画大赛,收到412件作品,其中优秀作品171件,比赛得到《人民日报》、新浪网、新华网等官方微博以及江西卫视等媒体广泛报道。人体生命科学馆作为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免费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打开无形的围墙,与社会共享学校校园资源,服务社会,医教结合,普及人体科学和疾病防治知识,致力于促进医学教育和全民健康。开馆以来,先后接待了省部级、市级领导、院士等重量级人物,对外接待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学生百余批次,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人体生命科学馆先后获批为江西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赣州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活动校外基地,获得江西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二等奖。


拓展“第三课堂”,实施红医文化实践育人。一是持续实施“小药箱”公益计划。组织学生志愿者立足专业知识,挎着小药箱走进赣南(原中央苏区)山村,讲演红医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健康档案、科普健康卫生常识、针对性发放家庭小药箱等,吸引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前来参加,获得了社会和同行广泛赞誉和推广,《人民日报》以《赣南医学院“小药箱”里的“大思政”》为题进行了深入报道、中国青年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二是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与器官捐献公益宣传活动。基础医学院“生命火炬”公益团队成立于2023年,是江西省首支以医学生为主体的器官捐献科普团队。团队以“聚焦青年,辐射家庭,影响社会”为路径,从“知晓度、接受度、意愿度”三个方面逐一突破,开创艺术化传播新思路,创新打造器官捐献科普课堂《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救护》《生命的延续》,开展器官捐献科普宣传和关爱器官捐献家庭的行动,积极帮扶器官捐献者家庭,立志于让器官捐献的意识如春风化雨般“润”入人心,点亮生命的传递火炬。

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弘扬红医精神,持续推进红医强基“一核三维”党建品牌建设,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知行合一、创新进取、具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建设特色鲜明、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医科大学贡献更大的力量。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2018  备案号:赣ICP备13006999号
赣公网安备36079802000114号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 
邮编: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