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赣南苏区丰富的红色资源与学科特色,以“红医魂”为引领,精心打造“红领金”党建品牌,努力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有效路径,工作成效显著,支部先后获批为江西省巾帼文明岗、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凝练品牌特色,构建双轮驱动育人模式
始终立足于高校教育教学职能和初心使命,紧紧围绕自身学科专业特色,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医学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以“红医魂”引领“红领金”党建品牌建设,形成了 “政治性与专业性共生、引领性与实践性统一” 的鲜明特质。“红” 是品牌的精神内核,坚持“以‘红’定方向,坚守政治底色,筑牢信仰根基,确保业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领” 是品牌的行动主线,坚持以‘领’聚力量,突出示范带动,凝聚行动合力,将引领作用从党员延伸至职工群众,形成 “全员跟跑” 的合力。“金” 是品牌的价值落点,坚持以‘金’见实效”,将党建工作的政治本色与具体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以“铸魂”与“赋能”并重的“红领金”育人体系,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

“红课堂”铸魂育人,夯实思想根基。充分运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系统开发“红色基因+医学伦理”融合教学案例库,将苏区精神、医学伦理教育融入《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专业课程教学中,使红色精神在知识传授中焕发时代活力,形成价值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可复制推广的课程思政模式。
“金赛事”赋能成长,提升实践技能。持续打造“德技杯”学科竞赛平台,涵盖生化歌曲大赛、实验技能竞赛、科普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构建“党员导师全覆盖+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良好育人生态。
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夯实组织育人根基
以机制创新为牵引,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服务实践为延伸,在实践中总结凝练并大力实施“三化三实”工作法,系统推动党建与育人工作互促共进,持续提升组织凝聚力和育人实效。
课程思政品牌化: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持续完善“红色基因+医学伦理”教学案例教学体系,推动思政教育有机嵌入《生物化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核心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品牌。


学科竞赛体系化:持续优化“德技杯”学科竞赛体系,打造了生物化学歌曲大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赛、医学遗传学科普大赛等多种经典完整,建立了“党员导师+科研反哺”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了以竞赛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能力、推动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格局。近年来累计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
服务育人常态化: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育人重要环节,依托专业优势,持续开展健康科普、义诊咨询、慢病管理等公益服务,推动服务育人制度化、长效化,使其成为锤炼师生党性、增强社会责任感的生动课堂。
坚持机制实:建立健全“先锋岗+责任清单”党员考核评价制度,将课程思政建设、学科竞赛指导、社会服务等纳入党员年度考核范畴,推动党建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队伍实:创新实施“2+1”结对帮扶机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与科研双导师,通过精准指导课堂教学、项目申报与论文写作,助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党员队伍。目前支部高级职称占比45%,博士学历占比60%,包含3名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省级教改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0余篇。
坚持服务实:聚焦社会需求和群众健康,推动专业服务进社区、下基层,切实服务群众健康。疫情期间免费开放国家级在线课程,惠及全国逾万人次,获教育部推广,产生良好社会反响。
拓展育人场域,积极践行服务社会使命
推动思政教育向实践一线延伸,促进传统思政与现代技术、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拓宽育人场域。
深耕区域健康服务: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志愿服务,年均服务超500人次。将服务过程作为了解国情、社情、民情的重要窗口,引导师生在服务中坚定理想信念。

打造“移动思政课堂”:将健康科普、义诊等活动与政策宣传、医学人文教育相结合,使服务一线成为党性教育、师德涵养、医德培育的“移动思政课堂”,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与使命担当。
基础医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将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红领金”党建品牌建设,深入实施“三化三实”工作法,着力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可复制、能推广的高校基层党建样板,充分展现新时代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