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Analytical Methods》上以封面形式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系统解析了肺癌细胞表面关键蛋白与靶向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靶向药物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和思路。

图1. 期刊封面。
该研究由医学信息工程学院赵伟栋教授和科研中心江峰教授团队主导,实现了对核仁素-适配体结合过程的高分辨率空间定位、力学测量和电学表征。核仁素作为在多种癌细胞表面过度表达的蛋白质已成为癌症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本研究首次在生理条件下对三种适配体9FU-AS1411、AS1411和CRO与肺癌细胞表面核仁素的结合特性进行了系统比较。

图2. 三种适配体结构示意图。
研究显示9FU-AS1411表现出最强的结合力,显著高于AS1411,而对照适配体CRO几乎不结合。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单分子力谱分析发现,9FU-AS1411与核仁素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更高的解离活化能,表明其结合更加稳定。这种增强的稳定性源于氟尿嘧啶修饰带来的氢键增强和疏水作用优化,为开发更高效的靶向药物提供了分子基础。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通过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检测到适配体结合引起的表面电位变化。这一发现为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无标记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图3. 单分子识别细胞表面的核仁素。
该研究建立的多模式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框架不仅深化了对核仁素-适配体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为研究其他蛋白-配体系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标志着癌症靶向治疗研究进入了纳米精度新时代。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赣南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Analytical Methods》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SC)旗下期刊。该期刊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对方法学创新的坚持,成为学界广泛认可的专业期刊。